美国信息系统管理硕士 1949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,在成功赶跑日本侵略者以及解放全中国之后,新的纪元开始了。建国之后的摸索阶段,党和人民仍面临着许多考验。当昔日带兵打仗的将军接过政府工作,权力的赋予,使一部分人走了歪路,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,林总反革命集团便是其中的一部分。 林总将自己设定为下一代接班人,并且企图发动武装政变夺权,也将自己推向了深渊。1971年9月13日,发动政变失败的林总携家人乘坐飞机叛逃,途中发生意外机毁人亡。 历经此事之后,中央掀起了反思与批判的运动,展开了对四野军将帅的批判,并有“一棍子打倒”的现象。但有一人却对此心有不平,不理解“人死了,为何还要翻起陈年旧账?”。此人便是粟裕,与林总合称军中“两大战神”,他的心有不平,也和那个特殊的时代息息相关。 粟裕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,成长过程中见识了多次时代变革,也深深体会到国家的苦难。1925年,他在湖南省立二师上学时,甚至还经历了校长被害、学生被秘密转移到安全地带的事件。也正是因为不平凡的经历,使他决心为国家出一份力。 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,此后为保卫党和人民不惜一切,甚至是自己的生命。被称为战神的他,1984年去世火化之后,骨灰中还被发现三片残存的弹片,皆是水南作战时期留下的,待在他的头颅内将近半个世纪之久。 在战场出生入死的他,因此对林总产生惺惺相惜之意。在抗日战争期间,林总在平型关大捷中立下大功,但不久后就因负伤离开战场。抗日的那些年,他在战场上同样“不怕死”,使得粟裕对他也有几分敬佩之情。 这两人作战之勇猛,被认为是军中的“双子星”,并列战神。除了作战能力了得之外,粟裕和林总在性格上也有几分相似。在战场上敢闯敢拼,但平时却沉默寡言,属于干实话、少说话的类型。研究战术时,时常坐在地图前默默研究、一坐便是半天。在外人看来的内向寡言,但是个实干家,两人此处有着一定的共识。 再加之,1958年粟裕遭批判时,也曾得到林总的了解与鼓励。在那一年的军委扩大会上对粟裕进行了错误的批判,此后他的形象、地位一度受损,也影响了其他人对粟裕的看法。在粟裕落难时期,林总还曾愿意和他接触,探讨军事问题,这让粟裕记了很久。 也正是因为这样,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,仍将林总的“旧账”翻出来,以及连同其他将军一起批判,粟裕感到有些不平。林总叛逃是事实,但功是功过是过,不能一棍子打死。但念及往日种种事件,粟裕对林总,或许是有一些惋惜的,也因此变成了意难平。 当时掀起了对林总的批判潮,而粟裕对此事却不予评价。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,事情的走向令人不安,即使心中的不平也使他不愿开口。但对和平与统一的坚定,也是从未改变的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,历经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,粟裕经历过太多。对于九一三这样的极端事件,粟裕或许也感到迷惑。但可以坚信的是,让他不平的是昔日抗日为国的林总,而不是一心夺权、企图破坏和平的林总。身为共和国第一大将,粟裕在爱党爱国与坚定和平这一点上还是毋庸置疑的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